Wednesday, 22 September 2010

怀念古早味

和朋友谈起,听他埋怨现在小贩摊卖的食物已经没有以前那么好吃,很怀念那种小时候的味道。说着说着,开始讨论起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结果我得到的结论是:

1。 材料起了变化- 以前鸡、鸭、猪都是本地养的,所以肉多数是当天现宰的新鲜肉。自从新加坡淘汰养猪养鸡场后,我们吃的都是冷冻肉,味道多少有受影响。如果说肉类味道稍逊,内脏味道的差异就更大。除此之外,有些材料也起了根本的变化。像走地鸡(我们俗称的甘榜鸡)或吃残羹剩饭的猪,就已经很难找到了,现在的鸡啊猪啊都是关在笼里吃饲料长大的。有一些材料-像猪油-是因为人们观念的改变而慢慢被取代了,更有一些-像椰浆、花生碎-是因为费工费时,被‘工厂化’了。

2。 手艺失传了- 虽然偶尔有听到小贩致富,但那毕竟是少数。多数的小贩只不过能糊口,而他们赚的都是辛苦钱。试想一下,这些人得一早起来买材料、做准备,然后开档到晚上。这一行没有假期,没有员工福利,手停口停,生个病就没有收入。所以多数年轻一辈,如果有选择的话,都不愿意干这一行,做父母的也不愿意子女步他们后尘,所以很多厨艺都随着老一辈离去而消失了。

3。 求与供都增加了- 以前到外面吃东西都是在特别的日子才有的事。因为难得,大家都会选最好的来光顾,所以厨艺稍微差些都很难站得住脚。现在的人因为工作关系,三餐多数在外头解决。需求量大了,自然吸引更多小贩来满足这些需求。供应量增加了,质量难免参差不齐。人们在外面用餐习以为常了,口味也渐渐的没那么挑剔。尤其新加坡人是很实际的一群,有时看到某小贩摊排着长长的人龙,就将就点吃别的。这样一来,做得稍微比较好的天天忙不过来,就算味道一般的,也会有人光顾,够他糊口。这造成很多小贩得过且过,不会去钻研怎么改进,变成手艺平庸的占了大多数。所以食物素质下降,是我们对小贩需求量太大造成的。

4。(我总认为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我们的嘴巴刁了- 以前在外面吃的机会少,所以很容易满足。 (记得第一次吃肯德鸡的那种美味吗?)现在吃得多了,又常在外头吃,已经越来越难让我们觉得惊喜。你最后一次觉得‘哇,很好吃’是什么时候的事?

印象中,还能保留住古早味的,是在Crawford Lane的大华肉脞面。从我小时候它在禧街桥头的一间小咖啡店到现在,味道都还在。(老实说,当中搬到滨海湾小贩中心,由孙子开始掌厨时,味道有差一些。不过现在上手了,味道又回来了。)

你认为还有那些小贩能保留住以前的味道? 说来分享一下。

Wednesday, 15 September 2010

Gunther's (二)

说到主菜,我的是烤小羊排。


小羊排烤得很嫩,舍弃一般的薄荷酱,而配上浓缩的羊肉汁和甜芥末酱,味道搭得很好。一旁的‘幼齿’蔬菜,像小番茄、胡萝卜、细嫩的四季豆和玉米都很甜,给人很春天的感觉。

同桌有人点了樱花虾意大利粉。


我试了一口,觉得味道淡了一些。可能是因为刚吃了口味重的羊肉,也可能是因为期望太高(点这道菜的人一直大力推荐,而且说越嚼越有味道)。以前在Iggy's也吃过樱花虾意大利粉,用的也是天使的头发,不过Iggy's是把樱花虾炒得脆脆的,吃的时候是满嘴烤虾的气息和香脆的口感。Gunther's似乎是用昆布高汤煮得樱花虾发开,在把天使的头发拌进高汤里。这样做会多了一份甜味,不过少了一份香气。或者是因为先吃过Iggy's,有了先入为主的观念,这道菜怎么都不对我的口味。(注:樱花虾几乎离水即死,所以能买到的都是干货。)

最后上的是甜品。


是苹果挞配上自制的兰姆和葡萄干雪糕。苹果挞像薄薄的脆饼皮,吃不到果肉,却感觉到满嘴的果香。配上雪糕,冷热交融,是很棒的感觉,也为这一餐画下甜美的句点。

Monday, 13 September 2010

Gunther's (一)

有人为了犒赏区区,在Gunther's请吃中饭。既然有人埋单,就狠狠的吃他一顿 :) ,点了试吃菜单(Degustation Menu)。试吃菜单的好处是大厨一般都会把最拿手的绝活摆在菜单上,而Gunther's也不负所望。

第一道上来的是鱼子酱意大利冷面。


意大利面本来是意大利人的东西,不过现在举凡西餐厅,不管是法国菜、美国菜、甚至日本菜,都用上意大利面,可谓世界大同了。这道菜用的是天使的头发(Angel Hair Pasta),煮熟冰镇后,就简简单单地拌了昆布高汤和醋,上桌前在上面摆了鱼子酱让客人伴着吃。大热天吃着冰凉的细面条,鱼子酱的鲜味在嘴里爆开来,是很棒的开胃菜。咦,除了醋和昆布高汤,还有一种很清新的感觉。原来师傅是加了切细的韭菜苗来中和海鲜的味道。赞!

接下来上的是竹节蚌。


新鲜的竹节蚌蒸熟切片,拌上一点松软的炒饭、血橙片、小番茄,在淋上葡萄醋(Balsamic Vinegar)和糖熬成的酱。竹节蚌的汁沾在饭上,再加上酸酸甜甜的水果和酱汁,整道菜配搭得很好。

第三道是锔蛋。


把蛋放在小碗里,加入蘑菇、芝士和西班牙火腿,放入烤箱锔,上菜前再撒上切细的韭菜苗。这道菜像在吃早餐,味道其实不错,不过跟前面两道菜一比,就给比下去了。

(待续)

Thursday, 9 September 2010

大姐云吞面


被一本杂志介绍吸引,结果跑到惹兰勿刹(Jalan Besar)去找这家‘大姐云吞面’。

一盘云吞面,材料却非常多样化,除了一般的叉烧和云吞汤,还加了炸云吞、焖鸡脚和香菇。这么丰富的一盘面,只卖$3,无可否认,老板娘抓住了像我这种贪婪食客的心理。

论味道,以云吞面来衡量的话,只能说是中规中矩,并不算突出。亮点倒是那只鸡脚。鸡脚炸透后焖得软烂入味,完全不用牙齿咬,鸡脚就在嘴里化开了。香菇在同一锅的卤汁焖,煮得很嫩却还保留了本身的香气。汤也好喝,除了江鱼仔和黄豆,应该加了一点冰糖来吊味。

原本是找云吞面,却让我误打误撞找到了好吃的鸡脚。好此道的朋友可以去吃他的鸡脚面,单点鸡脚和香菇也行。这家店就在Jalan Besar和Sam Leong Road的交岔口,对面是文志记猪杂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