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桥米线是云南的名菜,传说是一位秀才的妻子每天过桥送米线给丈夫当午餐而得名。为了保持食物的热度,鸡汤上得覆盖一层鸡油,吃的时候浇在食材和米线(就是我们俗称的粗米粉)上,一碗热腾腾的过桥米线就这样流传千古。
这道菜在新加坡比较少见,我也从没在云南吃过,所以正不正宗我倒无法考证。一端上来,只见一小碟一小碟的食材叠了起来,一海碗的汤和一大碗的粗米粉。配料共十二碟,印象中有生鱼片、炸鸡柳、火腿片、鹌鹑蛋、虾苗干、蘑菇、香菇、干丝、榨菜丝、葱和豆苗(最后一样是什么,我怎么想都想不起来)。
准备的程序是先把生鱼片和鹌鹑蛋丢进滚热的汤里面。炸鸡柳和火腿片已经熟了,可以迟一些再加。接下来应该放进虾苗干、榨菜丝、葱和豆苗让他们出味,这时再加入其他已经煮熟的食材以及粗米粉,一碗过桥米线就大功告成了。
一开始看到乳白色的汤浮着一层薄薄的油,以为会非常鲜甜浓郁。汤应该是用鸡和猪骨熬的,才会呈奶白色。第一口喝下,不禁有些许失望,味道并没想象中那么鲜明,只是淡淡的甘甜。所幸米粉吃油的关系,汤也不会太油腻。
整碗过桥米线给我的感觉,只是不过不失。食材中,生鱼片用热汤滚熟,感觉比较鲜嫩。汤越喝越滋味,不过还不至于让人荡气回肠、魂牵梦萦。
有时想想,当年如果秀才没考上状元,这道菜还能不能名留青史。
这碗过桥米线在白沙孚购物中心底层的红锅吃得到。
在昆明一连锁店尝过,觉得名过其实。名气大不代表行又一铁证。还不如到新加坡勿洛来碗肉脞面。
ReplyDelete故事倒很可取,细心娘子为夫巧心思,如今能觅否?
哈。现在会煮饭,能细心照顾丈夫的妻子已很罕见了:)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