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5 October 2012

Lucky 13

好久没有碰到一家很想写的餐厅。去了Lucky 13,就一直很想把它写下来。

Lucky 13翻译成中文是幸运十三。西方人一向把十三视为不吉利,把十三和幸运挂勾,不知道是不是有否极泰来的意思。

这里卖的是在本地罕见的古巴料理。这种菜肴,在古巴以外,通常是在美国迈亚米省比较能见到。那是因为该省是一般古巴难民上岸和落脚的地方,久而久之也把古巴菜肴引进来。

Lucky 13即是餐厅也是酒吧,走的是Hard Rock Cafe的路线,所以我一直半开玩笑说它是成年人版本的Hard Rock Cafe。

开味菜是香辣鸡翅(Mojo Drumlets)。取鸡翅胳臂部分,把肉集中在顶端后油炸,再裹上又甜又辣的辣椒酱,几乎是鸡肉棒棒糖。我吃进嘴里,感觉有一点酒味,但侍应生说酱里并没放酒。。。有点耐人寻味,不过味道是挺好的,如果能挤点酸柑,味道应该会更棒。


主食是撕丝牛肉(Shredded Beef)。把牛肉炖澜后撕成丝状泡在酱里,一碗都是满满的牛肉香味,配搭加了洋葱和葡萄干的黑豆饭,让人很实在很饱足的感觉。


还点了烤鱼玉米饼(Fish Tacos)。鱼肉烤得带焦纹,加些腌蕃茄丁(Tomao Salsa)和酸奶酱(Sour Cream),用玉米饼皮包着吃,鲜嫩中带着焦香,又有蕃茄的酸味画龙点睛,是很不错的配搭。

值得一提的是,欢乐时光时,指定啤酒和鸡尾酒只卖$5,爱喝两杯的朋友不妨去试一试 :)

Lucky 13在TripleOne Somerset,就是旧的公用事业局大楼。

Saturday, 11 August 2012

韩国饮食风

近几年盛行韩国风,大韩民国也通过流行音乐、电视剧、电影等文化管道把自家的文化包装并外销到亚洲及世界各地。过程中也带动了韩国的旅游及饮食事业。而其成功之处,可以在几乎所有食阁中都能找到卖韩国食品的摊位可见一般。而国人对韩国泡菜、烤肉、人参鸡汤、石锅拌饭也都不陌生。韩国菜几乎已溶入本地的饮食文化。

这次去韩国,尽量尝试当地传统的饮食文化。虽然不能说有深入的见地,但管中窥豹,仍能见其斑。而其中得到的结论是,韩国饮食文化的层次,要比中国菜和日本菜来得低。

也许有韩国人会觉得不服气,就让我举几个例子来证明。


到了济州岛,沿途看到有渔妇卖海参、海螺刺生(也就是sashimi)。我想这种难得一见的食品,怎么样都得试一试。 看到老板娘从大盆里捞出海产,手起刀落,清水洗一洗就摆盘端上来。这道菜吃时得沾上酱油膏和芥末酱。新鲜不在话下,但是但是。。。老板娘居然没有把内脏清理掉,结果吃进嘴里,带一些鱼腥味。别以为是象吃海胆那种海洋味,这真的是象吃到处理不干净的鱼腹那味道。我跟当地导游提起时,她还说:“当地人都不会把内脏去除,因为那才营养。” 由此可见,当地的饮食文化还处于‘尽量不浪费养份’的阶段,而这种心态也许是长期经济条件不好而形成的。


回到大陆,一般都是吃火锅。听当地人说,韩国人平常很少吃肉,火锅一般都是大量的蔬菜。除了清汤,也没有太多的调味,吃时才沾点酱青和生切的青辣椒。如果有追看韩剧的朋友,就会发现他们一般都爱煮泡菜锅。那是让泡菜的酸辣味成为汤底的基础,而不必象中、日餐那样用不同的食材熬上汤底。

泡菜虽说是韩国菜的精髓,但应该也是源于须要把新鲜蔬菜保存下来而衍生的。石锅拌饭,说穿了是始于把剩菜拌入饭里而形成的一道菜。韩国烤肉里的腌肉,不知多少是为了防腐,又多少是为了掩盖肉的不新鲜而产生的工序。而老百姓心目中最具代表性的菜是Budae jjigae (翻译过来是 “军营汤”,有时也叫Johnson 汤),这是源于韩战时,韩国人把美军送的香肠、午餐肉、乳酪片,加上自己的泡菜、大葱、蒜、豆腐、快熟面,成为一道营养还挺均衡的大锅菜。

如果说有那道菜比较有文化,那应该是他们的人参鸡汤。一只鸡里塞入人参、红枣和糯米熬出精华,剖开鸡腹,糯米流出,成为半汤半粥,在生病没味口时,倒是不错的进补食品。人参鸡汤早期是宫廷菜,平民百姓还不容易吃到。第一次吃时,满心期待,吃了第一口差一点没喷出来,怎么一点咸味都没有?原来这道菜一般都不下盐,老板体恤现代人的口味,送上一小碟的盐巴,鸡肉也让我们沾酱青,不然真的象蔡澜先生描写的 - 淡出鸟来。


Wednesday, 27 June 2012

黄太海鲜鱼片汤



也许是新开张的关系,黄太海鲜鱼片汤在金鞋小贩中心众多卖鱼片汤的档口中并不是最受欢迎的。眼看别家都排长龙,黄太一般只有两三个人排队。

那为什么我要推荐这一家?最大的吸引力,是她家的鱼肉是一小批一小批的炸,快卖完时再炸一批。所以炸鱼肉吃到嘴里时,外皮还带着一点酥脆。而且鱼肉只沾薄薄的一层粉,吃时也不会觉得满嘴面皮。

其二是老板娘把油菜捡的仔细,吃过两次,竟没见到一根旧叶老梗。也许你认为我运气好,但我觉得应该是老板娘用心挑。这份替食客着想的心思值得嘉奖。还有,这里可以要求加苦瓜,只多收五毛钱。

那有没有缺点?有!这里的汤头鲜味没有别人家那么浓。其实老板娘只要在熬汤时多加些江鱼仔就能弥补了。再不可以自己加点酱青提味,或者干脆就即来之则安之,当吃得清淡点就是。

还有,因为鱼肉是小批的炸,卖完时得有耐心的等老板娘再炸新的一批,不过我保证绝对值得等。

Thursday, 24 May 2012

串银

市场竞争真是好事,尤其对我们消费者而言。之前写过卡佩芝大厦二重丸居酒屋的十块钱午餐套餐,在它楼下还有另一家日本餐厅 - 串银也推出同样的好康。

四块近桌球般大小得炸鸡块、一小坨的高丽菜沙拉、加了鱼饼的味增汤、腌菜、白饭、水果、茶,只收十块钱,而且不加服务费。

鸡肉裹了蛋浆再炸,保持肉的鲜嫩。酱料是以黑醋为主,加一点糖吊味及收尾,即开胃又能解油腻,很棒的搭配。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饭不象二重丸那样用泰国米煮的,而是日本珍珠米混着泰国米,所以还带着一点日本米的粘性。



串银顾名思义是以卖日本串烧为主。日本串烧,多数人都会推荐同座大厦四楼的Kazu做的最好。其实我也同意。但串银做的也不太差。如果Kazu有九分的话,串银应该有七分半,尤其喜欢他家的培根包生蚝,配上酸醋酱,想一想口水都开始流出来了。

午餐有卖串烧便当,五串不同种类的串烧、铺满肉酱的饭、味增汤和甜品,只卖$13.50++,想想挺划算的。

Thursday, 19 April 2012

The University Club

The University Club 是 Prive 饮食集团旗下的一间餐厅。因为位于新加坡国立大学校园内,故取名“大学俱乐部”。

秉承着 Prive 一贯的风格,University Club 卖的是新式西餐,即不是纯法式,也不是意式, 但也采用了这些菜系的一些材料和烹调手法。这里菜色相当广泛,主菜方面,鸡、猪、牛、羊、鱼、素菜、汉堡、意大利粉,应有尽有,不怕找不到自己喜欢吃的。而且因为位于大学校友会大楼,租金比较便宜,所以收费也比一般市区内的西餐厅来得合理。所有主菜都不超过$30,前菜和甜品一般都十几块钱。


当天点了焖牛小排(Beef Short Ribs),略带脂肪的牛小排肉焖得软糯,上面是略煮过得白萝卜带子,下面是红萝卜泥,很够味。


和牛汉堡(Wagyu Beef Burger)在很多Bistro很流行,只要肉质好,不要煎得太老,一般都不会太差。加点乳酪酱,能画龙点睛。薯条也煎得外脆内软。


脆皮三文鱼,我没尝试。下面垫的不是马铃薯泥,而是欧洲萝卜泥(parsnip puree)。


煎带子,很新鲜,而且煎得刚熟,所以很嫩。


熔浆巧克力蛋糕,味道可圈可点,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几乎每家餐厅都在卖的关系,再没有象以前那种惊艳。


太妃糖浆枣子糕(Sticky Date Pudding)。以前在 Prive 的另一家餐厅 Brown Sugar 第一次吃时,有惊为天人的感觉。现在味道还是很好,只是少了那种新鲜感。


焦糖香蕉酥(Caramelised Banana Crumble)。香蕉煮软,淋上焦糖和饼干碎,再配上雪糕。我嫌它太甜,也太简单了,有欺场之嫌。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服务水准很好。虽然有卖酒,但自己带酒来,他也不收开瓶费(虽然得注明只限三瓶)。那天我们带了三瓶,每开一瓶不同的酒,服务生都给我们换新的酒杯,为的是不要混淆酒味,服务精神真的可嘉。

The University Club
11 Kent Ridge Drive
Shaw Foundation Alumni House 4/L

Tuesday, 3 April 2012

Pepper Bowl


上篇提到在厦门街小贩中心吃了标记的鱼汤没吃饱,结果在它对面发现了这家 Pepper Bowl。最初引起我注意的是他的豆卜球。豆卜是星洲的叫法,有些地方叫它油豆腐。豆卜球有些酿豆腐档也有做,一般是把豆卜由里到外翻过来,再塞进绞鱼肉后过油炸。这里塞的是捣碎的虾仁、绞猪肉、红萝卜丁和葱末,不过内馅的口感比一般的虾枣来得嫩,应该还加了搅碎的豆腐。蘸酱是一般的甜酱,画面看来似乎还加了些许辣椒,但我没吃出辣椒味。


不过真正让人惊艳的是他家的Durian Brulee。它象娘惹甜品Durian Pengat,质感却稍微结实一点。应该算是榴莲布丁吧,但味道非常浓郁,象吃上好的榴莲泥。如果你是榴莲饕客的话,千万不要错过。好久没吃到这么好的榴莲甜品了。


Pepper Bowl原本是卖黑椒牛河及猪河,味道怎么样我倒没试过,但Durian Brulee我可以拍胸膛保证。

Pepper Bowl在厦门街小贩中心二楼。豆卜球三粒$2,Durian Brulee一小碗$3.50。

标记鱼粥


今天心血来潮,走到厦门街小贩中心,铁下心要吃标记的鱼汤。标记在厦门街驰名已久,每天都排着长长的人龙。结果我真的排了近三十分钟才轮到我。

先说价钱,这里的鱼汤最起码卖$5,加鲜虾的话则从$7起,鲳鱼汤要卖$10。

味道的确是不错,老板在碗底垫了炸过的蓝姜末、鳊鱼末、猪油渣和油葱,再淋上鲜甜的鱼汤,所以汤头相当浓郁,并不象一般的鱼汤那么清甜。蘸酱也下足功夫,辣椒、酸姜末、黄豆酱、上等酱青混在一起,非常典型的潮州味道,配上鱼汤也非常对味,可见人家成功也并非偶然的。

上面我点的鱼汤要$7,汤里大概有十片鱼左右,是不是物有所值,那就见仁见智了,但我吃了只能说:“俺老猪才半饱呢!”

结果饭后再找东西填补胃里的空间时,竟让我在它对面找到宝。。。


Wednesday, 7 March 2012

炎记的干捞面线


一般面线都是煮汤的,炎记就标榜着首创干捞面线。

面线用辣椒酱干拌,再撒上肉末和炸脆的江鱼仔,简简单单,却让人停不下筷子。吃前淋些香醋,味道更开胃。尤其是身心疲惫,连嘴里的食物都懒得咀嚼的时候,面线几乎是首选。

配上一碗鱼丸汤,汤头应该是浸生鱼丸的水煮的,满满的鱼鲜味。鱼丸是典型潮州式,相当爽脆,味道可圈可点。

炎记有两个档口,一家在驳船码头(Boat Quay - Circular Road)和桥南路交接处的咖啡店里,另一家在麦士威路小贩中心里面。干捞面线配鱼丸汤,卖$3.50。

Friday, 2 March 2012

Vineyard@Holt Park

Vineyard@Holt Park是挺妙的一间餐厅,卖的是意大利和泰国菜。不是意泰合璧菜,而是两种不同国家的菜在同一张菜单上。所以你可以点泰式鱼饼做前菜,意大利面做主食,泰国石榴籽当甜品,服务员眉头也不会皱一下,好象就很理所当然似的。

餐厅位于亚历山大路的霍德公园,环境好不在话下,尤其在晚上,特别有情调。值得推荐的是这里的东西好吃,价钱又公道。最贵的主菜是和牛(Wagyu Beef)牛扒,几乎两个巴掌那么大的牛排,煎得又香又嫩,只卖三十几块钱。配菜除了烤过的樱桃番茄和西洋黄瓜外,还有整颗烤软的大蒜。大蒜经过炉烤,去了蒜腥味,只留下蒜香味,配上牛肉,真的很搭。


烤黑猪腩(Korubuta Pork Belly)做得也不错,皮脆肉嫩,只是太象在吃烧腊档的烧肉。其他主菜,象泰式炒粿条、意大利面、比萨,记忆中每样只卖十几块钱。


这里甜品也做得不错。最具特色的应该属他家的柠檬熔浆蛋糕。一般巧克力熔浆蛋糕(Molten Chocolate Cake)吃多了,这里改成柠檬熔浆。把蛋糕轻轻切开,柠檬酱马上流开来,配上香草雪糕,酸甜交替,冷热交融,是很棒的味觉与触觉的享受。泰国石榴籽,不是用一般的削冰,而是配搭椰子雪糕,算是在传统口味中注入新的元素,改良得不错。

取名Vineyard,自然有卖葡萄酒。这里酒类相当广泛,只可惜都是一瓶一瓶卖,没法点一杯,算是美中不足。

Vineyard@Holt Park 位于


Sunday, 5 February 2012

KK 牛肉粉


牛肉汤应该是什么颜色? 也许从小吃惯海南人煮的牛肉粉,先入为主的认为牛肉汤应该是深褐色的。后来见识比较广了,才知道海南人一般都用宝味儿(Borvil - 也就是牛肉精)或妈麦 (Marmite -蔬菜精)提色提味,汤才会呈深褐色。

KK 牛肉粉做的就是清汤牛肉粉。虽说是清汤,经过长时间的熬,汤其实还是带浓稠的,只是没有海南牛肉粉的酱色罢了。喝一口汤,哇。。。满嘴都是牛肉的味道。这里的牛肉汤接近越南牛肉粉,只是少了香料的味道,更纯粹更浓郁的牛肉味。

点了一碗牛杂汤。如果你希望牛杂汤里有各种的牛内脏的话,那恐怕要失望了。这里的牛杂汤,除了两块牛肚外,并没有其他的内脏。有的是煮得软糯的牛腩,带着些许的脂肪,让他味道更丰厚。生牛肉片,除了在选材挑了肥瘦相间的,逆纹切得纸薄,也只略微川烫一下,所以入口好嫩,象在吃顶级的日式牛肉涮涮锅(Shabu Shabu)。牛肉丸其实也不错,不过和牛腩、生牛肉片一比之下,就相型见拙了。


另一次点了焖牛腩河粉。牛腩照样焖得够火候,酱也很够味,最精彩的还有吸满牛肉精华,煮得软烂的红、白萝卜,嗯。。好吃!

牛肉粉、牛杂汤和焖牛腩河粉一律$4.50。KK 牛肉粉就在金鞋熟食中心三楼。